踏進苗栗縣造橋鄉龍園休閒生態農場,一池池魚缸以及仿照溪流上下游打造出的生態池,裡頭有著許多神祕美麗的小魚,包括「菊池氏細鯽」、「史尼氏小鲃」等,聽起來很陌生,但農委會林務局發行《台灣淡水魚類紅靜電機推薦皮書》,載明這是台灣具瀕危風險的原生魚種。

54歲的廚師林明德,7、8年前回到小時候與外婆住的苗栗縣造橋鄉,投入台灣原生魚復育工作,如今已復育20、30種原生魚。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 靜電油煙處理機





在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合作的「新故鄉動員令」節目中,林明德與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輯張瑞昌分享,如何起心動念想要復育台灣原生魚。

他是有30年資歷的廚師,工作之餘喜歡釣魚,但跑遍全台,發現能釣的魚越來越少,得到深山裡才能找到台灣原生魚的蹤跡,他很感慨棲地環境被破壞得很嚴重,也勾起了孩提時代的回憶。

林明德說,小學前他與外婆住在苗栗造橋,這地方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,野溪穿梭低丘之間,有著純樸的鄉野特色。

棲地環境遭嚴重破壞

遠在清雍正9年(西元1731年),苗栗頭份、造橋兩地交通受南港溪河床阻隔,民眾為解決交通問題,大家捐款造橋,並將此橋命名為「登雲橋」,又稱「長橋」,這是造橋地名由來。

另有一說是,苗栗有客家籍拓荒者曾與商旅合作,為橫越南港溪建造古橋,為了紀念,故以「造橋」為當地地名。

林明德小時候得幫忙務農,常要到溪裡抓魚餵鴨,溪流裡有數不盡的台灣原生魚,數量多到他時不時用畚箕撈一大把起來。

他印象也很深刻,有首台灣長輩們耳熟能詳的台語童謠〈西北雨直直落〉,裡頭歌詞寫著「西北雨直直落,鯽仔魚卜娶某,鮕鮐兄拍鑼鼓,媒人婆仔土虱嫂,日頭暗揣無,趕緊來火金姑,做好心來照路,西北雨直直落…」,詞中提到的三種魚,鯽仔魚、鮕鮐、土虱,正是台灣早期河川常見的原生魚種。

根據《台灣淡水魚類紅皮書》,台灣原生淡水魚類約有265種,其中,台灣特有種魚約42種。林明德感嘆表示,「難道這些魚如今只能在圖鑑中欣賞,在童謠與長輩回憶中懷念?」他於是決定投入復育台灣原生魚,包括菊池氏細鯽、高體鰟鮍、史尼氏小鲃、條紋小鲃、高身鯝魚等。

靠圖鑑自學請教專家但是復育台灣原生魚哪有這麼簡單,尤其要把原本悠遊在山林溪流中的魚,成功養活在平地的魚缸、生態池,溫度控制、環境調節都是關鍵,林明德鑽研圖鑑自學,請教農委會專家,但還是累積無數次的失敗經驗,很多魚類不適應死翹翹,又或是染病死掉,他花費了好幾年才摸索出門路。

花好幾年摸索出心得

「我只是想把台灣逐漸失去的東西找回來,現在再不做,以後連魚種都找不到。」

林明德這兩年來也在農場打造生態溝渠,讓台灣原生魚不只養在魚缸裡,而是能悠遊在更自然的環境中,農場同時也是當地小學的生態教學場域,讓復育工作向下扎根,讓更多人了解、重視保育台灣原生魚種。

(中國時報)


target="_blank" rel="nofllow">

新故鄉願景-山中呷健康 供應無毒蔬果餐


除油煙機=""

target="_blank" rel="nofllow">

新故鄉願景-伴著兒時甜蜜回憶 活化廢耕土地 報答外婆恩情

tzuxwddyp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